基因與藥物輸送
目前,基于碳納米管(CNTs)構建的遞送藥物系統(tǒng)的研究數(shù)量眾多,主要集中在抗腫瘤藥物的開發(fā)上。這些遞藥系統(tǒng)通常遵循兩種策略:首先是選擇性靶向,通過特定的配體進行功能化,以實現(xiàn)靶向藥物遞送;其次是針對腫瘤微環(huán)境的可控釋放。這種方法能夠使藥物主要集中在腫瘤部位,從而減少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,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通過受體介導的靶向治療和針對腫瘤內部微環(huán)境的可控釋放等治療策略,能夠促進藥物在特定細胞內的聚集,從而提高病變區(qū)域的藥物濃度,減少用藥劑量,并降低對其他正常組織和細胞可能產(chǎn)生的毒副作用。
癌癥的放射治療
CNTs的特性使其可以作為一種危害性較小的材料應用于臨床治療研究。例如,在近紅外線照射下,CNTs展現(xiàn)出良好的熱特性,能夠用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。相關的體內研究顯示,SWCNTs聯(lián)合放射治療能夠顯著縮小腫瘤體積,并且其復發(fā)率相比其他治療方法顯著降低。此外,SWCNTs主要集中在腫瘤、肝臟和腎臟,對正常組織和細胞造成的毒副作用相對較小。
藥物與光熱聯(lián)合療法
結合碳納米管(CNTs)的結構特性,合理地對其進行靶向修飾并加載抗腫瘤藥物,以便實現(xiàn)靶向作用,使其能夠特異性聚集于腫瘤細胞周邊。隨后,通過近紅外激光照射腫瘤區(qū)域,利用激光輻射結合CNTs的光學特性,腫瘤部位會對入射光產(chǎn)生顯著的吸收效應,最終將吸收的光能迅速轉化為熱能,導致腫瘤局部溫度快速升高,從而引起腫瘤細胞的蛋白質變性并最終致使細胞死亡。
生物醫(yī)學影像學
生物醫(yī)學成像結合了多種科學領域的方法,是一種新興技術,能夠為細胞、組織、器官或整個機體的動態(tài)提供高分辨率成像。碳納米管(CNTs)因其獨特的結構和物理特性,可以利用 多種成像手段進行功能分析和環(huán)境響應的優(yōu)化,甚至可以通過成像技術直接檢測活細胞中CNTs的分布情況。
此外,利用碳納米管(CNTs)作為基礎,還能夠開發(fā)出多種有效的多功能體系作為生物醫(yī)學成像劑。例如,通過對CNTs進行修飾或引入其他結構元素,比如在CNTs上添加不同類型的金納米顆粒、量子點、氧化鐵納米顆粒以及PET成像納米探針等,可以增強熒光強度,從而提升CNTs的性能和應用范圍,進而提高成像的有效性。這也為研究CNTs的行為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視角。
研究表明,碳納米管(CNTs)對正常組織和細胞存在一定的毒性。不同的制備方法、純度、聚集狀態(tài)、表面化學成分、氧化程度、官能團,以及應用劑量和濃度等因素也可能導致碳納米管表現(xiàn)出一定的毒性,這限制了其在生物醫(yī)藥領域的進一步應用。
CNTs的毒性受制備方法和純度的影響
CNTs的毒性機制和起源仍未得到充分闡明,目前觀測到的毒性作用很可能與CNTs的純化程度低有關。CNTs表現(xiàn)出一定的毒性,最簡單和直接的原因可能是殘留的大量金屬催化劑,例如Ni/Co、Fe等金屬催化劑中含有的Ni、Co和Fe等元素。這些元素在細胞環(huán)境中能夠產(chǎn)生活性氧(ROS),而ROS會引發(fā)炎癥反應,包括線粒體膜降解、炎癥生物標志物的增加和抗氧化劑的耗竭,從而顯著降低細胞的活力。
聚集狀態(tài)對碳納米管毒性的影響
當碳納米管處于聚集狀態(tài)時,會使納米管的聚合體變得更大、更堅固,從而引發(fā)更高的相對毒性。研究表明,即使是在相同濃度下,不同聚集態(tài)的單壁碳納米管(SWCNTs)對細胞的毒性表現(xiàn)也各有不同,而其毒性會隨著SWCNTs聚集程度的增加而加重。體內研究還發(fā)現(xiàn),高度聚集的多壁碳納米管(MWCNTs)會在肺部和肝臟等重要器官中嚴重積累,進而引發(fā)一系列炎癥反應。
增溶劑對碳 nanotubes(CNTs)毒性的影響
由于CNTs之間的相互作用非常強,容易形成納米管束,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試劑來提高納米管在水相中的分散性。然而,研究表明,溶解在天然分散劑中的單壁碳納米管(SWCNTs)對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毒性明顯大于未經(jīng)過處理的SWCNTs。
CNTs的長度和功能基團對其毒性影響的研究
與CNTs的彌散凝聚態(tài)類似,其長度和功能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CNTs的細胞毒性。根據(jù)不同的合成方法,CNTs的長度可以變化在納米到毫米之間,因此其細胞毒性也因長度的不同而存在差異。
研究表明,當納米管的長度超過巨噬細胞的長度時,CNTs將無法被巨噬細胞完全吞噬,這可能導致系統(tǒng)無法及時清除這些物質,從而引發(fā)一系列炎癥反應。對于未經(jīng)過功能化處理的CNTs,較短的CNTs相較于較長的CNTs顯示出更高的毒性。然而,在經(jīng)過功能化處理后,較短的CNTs在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高,更容易被細胞吸收,并表現(xiàn)出相對較低的細胞毒性。
共價修飾主要是利用CNTs表面的特性,通過氧化、環(huán)加成、酰胺化等反應,在其表面形成化學鍵,以連接功能化修飾基團。
非共價鍵主要通過分子間的π-π堆積和范德華力等方式來增強碳納米管(CNTs)的分散性,從而防止其聚合。
這兩種修飾提升了碳納米管(CNTs)在穩(wěn)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方面的表現(xiàn)??紤]到CNTs的結構特點,許多研究者將其視為理想的基因和藥物輸送系統(tǒng)進行開發(fā)。此外,若在CNTs表面負載或在其空心管內填充磁性元素和化合物,就能形成磁性碳納米管復合材料,這在磁共振成像等領域展現(xiàn)出良好的發(fā)展前景。
此外,通過共價結合的方式對碳納米管(CNTs)進行功能化修飾,可以改善其作為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。另一方面,某些分子(如芳香烴)雖然無法與CNTs形成共價鍵,但可以通過強烈的非共價鍵附著在CNTs上。CNTs的非共價功能化修飾已在基因和藥物遞送領域得到了應用,許多成功的碳納米管基因藥物均是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開發(fā)而成。目前,研究者們已經(jīng)開發(fā)出以CNTs為載體,能夠高效、特異性遞送si RNA、基因和DNA等多種生物分子的非病毒基因遞送系統(tǒng)。